“专心致志,才能结出茂盛的果实。这是致盛集团名称的由来,也是我对企业发展的期许。”近日,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致盛集团创立于1988年,最初以在武汉汉正街做传统专业大市场起家,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调整发展方向,现已成为黄浦江畔一家以产业园管理、文创产业、产业投资和物业服务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大型专业化产业园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商。目前,致盛集团正深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持续探索。
从传统工业园区到智慧园区
“产业园区发展已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阶段,进入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智慧园区阶段。如今,产业园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载体,同时还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的作用。”谈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时,张润斌介绍道。
产业园区行业发展初期,以粗放式的传统工业园为主要形式,政府园区占据主导地位,聚焦于土地开发、房屋出售及物业服务。近年来,民营背景的产业园数量有所增加,且随着人工智能、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行业销售、市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润斌介绍,民营背景的产业园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招商是最大的难题,而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服务的创新和提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必须研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什么要到我们园区来?这个问题要思考清楚。”当下,致盛将自身定位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致力于在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产业和资源匹配的桥梁,并通过为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提升自身招商竞争力。
张润斌介绍,致盛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产业+基金+政府+企业”四位一体运营模式,通过建立专业的产业招商和运营服务团队,与地方政府、产业链供应链平台、龙头企业、商协会等合作,形成产业招商联盟,既为政府精准招商,也赋能入园企业发展。
作为产业园行业的“老兵”,深耕行业几十载,张润斌总结出三个“链接政企”的工作要点:一是建立二者间的沟通机制;二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建立互信。“多年来,我们和政府、企业及商协会合作,彼此间都有较深的了解和信任。”张润斌说。
紧跟国家政策打造“新质产业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产业园区作为创新要素聚集地,肩负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责任,致盛集团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产业园赛道上持续发力。
张润斌表示,致盛将从三个方面打造“新质产业园”:一是打造园区智能化物业服务平台、智慧招商管理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推动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智慧园区;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三是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商,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张润斌介绍,致盛正探索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不仅为企业提供生产、办公、物业、生活等基础服务,还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提供产业、政务、金融、人力等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为企业量身打造“拎包入驻”的发展空间。
在新兴产业赛道的选择上,致盛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着重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企业。“经营和发展企业,必须读懂国家政策引导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张润斌说。
此外,致盛还将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走出“国际范”。张润斌表示,致盛将优先选择东南亚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通过当地中国商会、大使馆及央地国企推动国际化进程,为中国企业出海打造产业园区平台,同时也把国外企业“带进来”,帮助更多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
企业家精神:永不放弃与使命担当
“企业家首先要有一种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永不放弃、越挫越勇。”张润斌说,每家企业都是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而企业发展时,最主要的困难是人员和资金两方面的问题。
张润斌介绍,成立37年以来,致盛一直“量体裁衣”,发展相对稳健。“一方面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出道’较早,接受的家庭教育也造就了朴实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致盛力求诚信,而且‘求稳不求大’,每走一步都要经过研判,而且总是复盘企业的发展方向,思考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张润斌说。
此外,张润斌认为,企业家还要有使命担当。“最初创业时,可能没有特别崇高的愿景。但在逐渐实现自身生理、安全需要后,就会考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为小家,到为大家,再到为社会。”作为民营企业家,张润斌认为,民营企业首先要合规,其次要有长期主义的经营思维,不能急功近利。“把企业做稳做好,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生活中,张润斌是马拉松爱好者,已参加了70余场马拉松赛事。张润斌认为,跑马拉松和经营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涉及资源的调配。“整个马拉松赛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最终实现安全完赛,这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跑步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和磨炼意志力的方式,能够锻炼人的抗压能力,从而助力企业经营、适应社会变革。”张润斌说。